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精益生产为何失败?
文章来源:中普咨询  人气:  发表时间:2014-03-15 09:45

  精益生产为何失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实施精益生产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一些人对精益生产的推行抱持着抗拒的态度,阻碍甚至破坏精益生产活动的推行。经常听到有人对精益生产改善活动这样抱怨:“做精益生产,不就是想让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吗?不就是变相的裁员吗?谁愿意做改善使自己更辛苦?谁愿意做改善丢掉自己的饭碗?”由此可知,对于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基层员工非常抵触。

  不过,这种抵触心理的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知道,精益生产管理的引进实质上是一场思想变革。当变革来临时,多数人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抵触心理是一种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于是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遭遇的问题。而人们的抵触心理正是因为他们担心精益改善会对个人利益造成影响而产生的。

  由于心存抵触,自然没有人去积极配合精益生产管理的推进工作。在推行精益生产改善的初期,一旦出现停产、计划延误等问题,人们不会想方设法改善、解决问题,而是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因担心自己可能犯错误、受到惩罚而不愿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新的方法。

  在这种价值观下,人们参与精益生产改善活动的主动性往往不高。所谓“精益化”的推行不过是一句空话,即使在引进初期取得一定的效果,也很难长期持续下去。

  有这样一家企业,该工厂的销售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生产产能却严重不足,导致交货期越来越长,质量事故重复发生,客户频繁抱怨。而且,随着订单的增加,一线员工的加班时间也越来越长,最后他们干脆放慢工作速度。他们明白:反正都是干不完的活,快做与慢做的结果都是要长时间加班。而这家工厂的总经理则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的人,于是他变得更为忙碌,但是,根本问题却始终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导入精益生产管理,会成功吗?从精益生产技术层面来看,肯定没有问题,因为生产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损失与浪费;但是如果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却难以成功。因为人们开始抵触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认为,提高效率就是在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企业利益。此时,人们的思想便陷入了一种误区。而恰恰是这种思想误区导致人们对工作的不配合,精益生产最终走向失败。

  其实,作为员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点:做精益生产改善的目的是什么?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压缩生产周期,还是提高利润?提高效率和利润仅仅是对企业有益吗?难道对我们就毫无益处可言吗?

  实际上,推行精益生产是一场双赢的活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企业通过精益生产改善受益,员工才会随之受益。当我们头脑中形成“消除浪费、尊重员工、管理层勇于承担责任、鼓励创新、强调团队协作”等思想时,那么我们对精益生产改善活动的抗拒心理便会逐渐转变为推行过程中的助推力,推进精益生产改善活动的持续开展。

  毫无疑问,丰田精益活动的成功已成为这方面的经典案例。而丰田之所以成功在于精益文化融入了每位员工的日常行动中。在丰田,人们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现场”和“改善”。每当遇到问题,人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现场去看看,去发现现场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呆在办公室里凭主观推测。丰田的每一位员工都在致力于持续进步,这也是许多精益生产推行失败的企业所需要学习之处。

相关内容/ Related